close

  新華社電 以古為鑒,可知興替。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2日推出的“聆聽大家”系列訪談首期節目中,著名歷史小說家二月河談古論今,道出了一位文學創作者、歷史研究者對於當前反腐問題的思考。
  “我們黨的反腐力度,讀遍二十四史,沒有像現在這麼強的。”二月河說,現在的反腐勢頭令人感到興奮,可以說是蛟龍憤怒,魚鱉驚慌,春雷一擊,震撼四野,中央高度重視,腐官高度緊張,群眾高度關註。
  著有“落霞三部曲”———《康熙大帝》《雍正皇帝》《乾隆皇帝》十三捲歷史小說的二月河,對於清史有過深入研究,也從中看到了腐敗的巨大危害。
  “腐敗不會導致速亡,歷史上沒有這個效應,但腐敗能導致必亡。”二月河說,滿軍入關時只有8.5萬兵力,吳三桂在山海關駐軍3.5萬,合在一起12萬,漢族武裝力量卻在400萬以上。可12萬人打400萬人,如入無人之境。為什麼?因為你腐敗了,400萬人就是一堆臭肉;不腐敗,12萬人也能變成一把剁肉刀。
  在二月河看來,一個國家經濟水平再高,文化程度再高,如果腐敗橫行,都會轟然倒塌。“宋代是經濟大國、文化大國,是世界歷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,但也是政治腐敗的朝代。今天,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都不能說宋代的中國是個強國。”
  百惡貪為首。二月河認為,貪欲是腐敗產生的重要原因。
  一是貪財。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,你想發財就做生意,要做官就不能想發財。”說到錢的問題,二月河念念不忘小時候母親的教誨——— 不是你的錢,一分也不能要。“這就為我以後的人生設立了一些不能逾越的杠杠。”
  二是貪權。“對於權力的無原則的崇拜,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。”二月河說,《聊齋誌異·夜叉國》中曾有人問“何以為官”,答曰“出則輿馬,入則高堂;上一呼而下百諾;見者側目視,側足立:此名為官”。這種當官以後所享受的特權,往往會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心理優勢,幾千年下來形成了整個社會對權力的迷信和崇拜。
  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思潮涌入,魚龍混雜,而經濟抓得緊,思想道德和信仰方面有所鬆懈,融合在一起不免產生了腐敗現象。為此,二月河笑談:“腐敗是中外兩種文化的惡劣基因摻和到一起產生的雜交品種。”
  既然如此,二月河認為,反腐還是“中西醫結合”比較好。一方面,要用西醫手段,秉刀斧手段,持菩薩心腸,該查的查,該處理的處理。另一方面,也要內服一些“國學營養”,用忠厚傳家、正派做人的傳統美德形成“不願腐”的社會風氣。
  對於財富,二月河認為,對於官員的教育除了要講物質上別貪,還要告訴他們,一個人做官了,不一定要發財,帶給家族的榮譽、來自社會的尊崇,都應算成是官員的“收入”,樹立美好的公眾形象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。
  對於權力,二月河認為,需要栽培除了權力之外別的值得崇拜的東西,比如說學識、品性,將社會對於權力的崇拜分一些給學者,讓人們感到除了做官還有其他事可做,只要在事業上有建樹也能受到社會的尊崇。
  “我們現在說權力制約,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裡面,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。但是籠子的鑰匙在誰那?鑰匙要放在人民群眾的手裡面!”二月河指出,只有把籠子的鑰匙放在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的手中,使反腐敗更為公開更為透明,才能讓官員對人民的事業有敬畏感,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擔當。
  (原標題:把權力關進制度之籠把鑰匙交到人民手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h32ihti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